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汽车 >

充电联盟发布《2020-2021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报告》

2021-07-14 08:39:43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此前,2021第七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论坛在上海举行。在论坛期间,由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编制的《2020-2021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报告》首次对外发布。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从政策扶持及行业组织促进、充电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互联互通、充电设施安全保障体系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总体解读。

充电基础设施开始了新一轮高速增长

奖补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完善

据悉,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保有量占全球的50%以上。与此同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截止2020年12月底,公共充电桩保有数量79.8万个,私人充电桩数量87.4万个,规模持续保持世界首位。目前,在碳排放目标以及新基建的激励下,充电基础设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记者了解到,我国公共充电桩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部分城市的限购政策等多种因素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公共充电运营商市场的繁荣。其中,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的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均超过5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超过一万台的十八个省份占比达到了92.4%。2020年,我国公共充电设施运营集中度依然比较高,其中前三大运营商占比达到68.28%,前十个运营商占比达91.69%。

相对于电动汽车充电,电动汽车换电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20年底,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换电站555座。目前国内主要的换电设施运营商有奥动、蔚来和杭州伯坦三家,三家分别运营286座、175座和94座换电站。

充电基础设施政策长期以来被高度关注。“十三五”期间的市场发展情况,充分体现了行业政策的延续性和全面性,已经形成了“中央政策指导,地方配套实施细则”的推进体系。仝宗旗提到,奖补政策作为政策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有望进一步优化完善,特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奖补力度。一是国家财政奖补资金额度在现有基础上适度提高;二是要求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第二,扩大奖补范围。将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居民区公共充电设施、私人充电设施等建设纳入奖补政策范围,重在推动形成覆盖各类需求的充电设施网络。第三,增加奖励项目。一是鼓励技术进步,设立专项奖补资金;二是对国有建设用地租金给予减免。第四,优化手续。在保证奖补资金有效发放的前提下简化奖补流程。第五,完善监督机制。通过国家平台、地方平台对各地充电设施建设情况及奖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充放电双向互动技术是今后发展方向

行业发展趋势重点针对三个方面

2018年以来,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大功率充电、小功率直流充电、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无线充电等技术逐渐成熟。

记者了解到,大功率充电和大功率快充有两种实现路径,一条路径是以部分车企主导的,在2015版国家标准充电接口不变的基础上向上扩展;另一条路径是研究中的Chaoji标准。电动汽车充放电双向互动技术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行规律的不断扩大,电动汽车充放电双向互动技术应用逐步显现。当前无线充电技术,还处于探索应用阶段,无法实现跨运营商充电,并且应用场景不明确,技术规范和商业模式不够成熟。

2020年度共发布标准12项,充电基础设施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加大,加强了充电设施计划项目的管理,制修订计划项目推进整体有序。

当下充电基础设施商业模式正在逐渐演进,主要体现在:参与主体多样化;市场领域更加细分;收入来源多渠道化。2016年,充电基础设施商业模式主要是运营商主导模式、车企主导模式、车桩合作模式、众筹模式以及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到2020年,已经逐渐发展到车桩一体发展模式,有序充电模式、“充电设施+互联网+绿电交易”模式、移动能源互联网模式等。

仝宗旗提到,今后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化,充电设施+车联网的深入发展,充电设施链接着新能源汽车与智慧电网,充电设施的产业生态将扩展到汽车服务、能源供给以及车网双向互动等领域。

其中主要针对三个方面,一是充电设施质量水平大幅提升,产品标准化、设施优化原材料系数、改善加工工艺;二是充电技术创新,包括大功率充电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车网互动技术、充换结合;三是要攻克居民区充电难题,包括地方政府出台支持文件、居民区统建统营、积极推广居民区有序充电模式。(赵琼)

关键词: 充电联盟 充电基础设施 报告 能源供给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