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汽车 >

北京最先“吃螃蟹” 填补法规空白

2021-08-23 15:23:13    来源: 中国汽车报

8月7日,上海颁发首张智能网联商用车载人示范应用牌照,由临港新片区环湖一路智慧公交项目获得,这标志着该项目实现从“道路测试”到“示范运营”的突破;同一天,江苏省无锡市宣布,全国规模最大的双向17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群将在市内多区同步启用,实现开放测试道路与权威封闭测试区(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的无缝衔接;7月27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正式开放自动驾驶高速场景,允许首批获取高速公路测试通知书的企业开展试点测试;7月14日,广东省广州市正式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混行试点,按照规划,广州将以最大化保障公共安全为前提,逐步分区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混行试点。

从政策扶持,到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约束;从招商引资,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几乎所有踏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这条跑道的城市,都希望能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与特点,跑到第一位。那么,到底谁更有希望在此次比赛中胜出?本篇报道将以前不久公布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六大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为例,分别从政策法规、道路测试、商业化应用和资源优势四大维度,对比各大城市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布局的特色与专长,答案自然也就呼之欲出。

政策法规

北京最先“吃螃蟹” 填补法规空白

产业发展,政策法规当先行一步。无论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法规的发布时间,还是在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约束方面,北京都走得比较靠前,力度也相对较大。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这两份文件在当时填补了国内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法规的空白,使得北京在发展自动驾驶领域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而且还为后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下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借鉴。

今年4月,北京率先设立了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将给予无人配送车产品相应的路权,并选取了6条共143公里高速路,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开放,为自动驾驶汽车创造规模化的高速公路测试环境,还提出在无人化测试被证明比较安全、没有事故、满足一定标准的前提下,今年政策先行区将考虑把安全员彻底撤出车辆。这毫无疑问是地方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松绑”的一次大胆尝试。

上海在政策方面与北京的步调比较接近。2018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是全国第二个发布地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城市,近日发布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同样新增了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及快速路测试、准商业化示范运营、无人测试和示范、网络及数据安全、交通事故处理等多项相关内容,并特意将“无人测试和示范”单列一节,开放程度丝毫不逊于北京。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已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纳入当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特别提到了自动驾驶的发展,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再度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可以说,智能网联汽车这块高地,上海也是志在必得。

当然,其他城市也推出了道路测试、示范运营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文件,且同样予以了高度重视。广州充分考虑当下交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推出了《关于逐步分区域先行先试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政策的意见》,并发布了《在不同混行环境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细化了事故和违法处理要求、退出机制和职责分工等;武汉发布了《关于印发武汉市开展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在整个武汉经济开发区内,东风园区和部分重要的开发道路均已完成5G专网的覆盖;长沙出台《长沙市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的指导意见(试行)》和《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V3.0》作为指导,以“先修聪明的路”为牵引,促进当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商业化应用

武汉首发无人驾驶商用牌照 北京借冬奥会发力商业化

尽管目前国内的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仍处于探索和试运行阶段,但能否实现商业化,这是自动驾驶技术能否走进千家万户、真正从梦想照进现实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在这一点上,处于创新和经济更活跃地区的广州起步比其他城市更早一些。据悉,广州不仅是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的城市,而且还是第一个批量开展Robotaxi技术验证、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牌照的城市。

与其他城市不大相同的是,广州似乎非常乐意让普通公众更了解和熟悉无人驾驶技术,因此最早在2018年初,广州市的城区道路上就已经出现了两个开始示范运营的无人驾驶车队,分别来自景驰科技和小马智行,同时开放的还有公众的试乘体验;2019年11月底,文远知行在广州正式开启了国内首个全对外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覆盖黄埔区、广州开发区144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据统计,该服务推出首月服务乘客就接近5000名,完成8396个订单。一年后,文远知行发布了中国首份RoboTaxi乘客调研报告,并完整披露了过去一年运营的各维度数据,共计完成14.7万次出行,乘客超过6万人。

与之相较,长沙、上海和北京等地开展面向普通公众的Robotaxi服务开始时间都集中在2020年,均晚于广州。不过,在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之一——北京首钢园区,纯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Apollo Go服务”将向公众开放,单次行程收费30元,成为国内首批面向公众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试运营。

众所周知,乘用车领域的无人驾驶技术落地和应用难度更大,时间也恐怕会更晚一些,与之相较,商用车有望更快实现商业化运营。2018年,长沙开通了支持L3级自动驾驶的智慧公交示范线,随后几年,长沙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对市内2072辆公交车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实现了辅助驾驶、信号灯优先通行等功能,并进一步打造了智慧定制公交服务,提升了城市公交运行效率;2019年9月,武汉给开发区的两辆无人驾驶中巴,颁发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据称,这是全国首次发放无人驾驶的商用牌照,持有此证的无人驾驶中巴,不仅可以在特定的公开道路上载人测试,也可以进行商业化试运营;在自动驾驶重卡落地领域,广州在前不久启动了国内首条L4级别自动驾驶重卡干线物流示范运营线路,该项目由京东物流与小马智行共同进行,后者刚在今年获得了广州市南沙区颁发的货运道路经营许可。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机动车产品以外,一些非常规的无人驾驶汽车产品也正在进入商业化试运营阶段。今年5月,美团、京东、新石器3家公司的无人配送车在北京获得了公开道路行驶资质,这是国内无人配送车首次正式拥有路权。随着政策的不断进步,无人配送也被视为最有前景快速落地的重要场景之一。

道路测试

发放牌照及开放路段 京沪竞争最焦灼

提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上海当仁不让地拿下多个“第一”:2016年6月,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第一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启动;2018年3月,上海在发布地方道路测试细则的同时,也发放了全国首批3张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根据今年新发布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报告(2020年)》,上海累计向22家企业152辆车颁发了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资质,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据悉,上海率先开展载人载物示范应用,推动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示范应用项目,形成了临港新片区洋山港智能重卡载物示范、嘉定地区乘用车载人示范、奉贤地区特种车辆作业测试的联动发展格局。此外,上海市级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数据采集监控平台,搭建国内首个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数据采集和发布系统,接入所有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数据,建立道路测试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累计开放243条、559.87公里测试道路,向22家企业、152辆车颁发道路测试或示范应用资质。2020年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有效测试时长1.17万小时,有效测试里程39.7万公里。

虽然北京标榜的“第一”并不多,但与上海相比是“不分伯仲”,甚至在一些领域超过了上海。据《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0年)》统计,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已累计开放4个区县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共计200条(699.58公里),虽然道路条数比上海少,但公里数更多;共开放2个自动驾驶测试区域,面积约140平方公里,累计为14家自动驾驶企业87辆车发放一般性道路测试牌照,测试里程超200万公里。与此同时,北京还开放了全国首个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地图应用试点区域,并结合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情况,第四次升级更迭《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在标准方面,北京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牵头并参与了累计22项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3项标准被北京市认定为自动驾驶相关评价标准,1项入选工信部百项团标,4项被认定为“中关村标准”,并面向全国推广应用。

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领域也拿了几个“第一”:第一个批准5G远程驾驶测试的城市、第一个认可其他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的城市、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的城市以及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的城市。特别是在车联网领域,广州已在全国率先出台《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总体技术规范》《V2X云控基础平台技术规范》,为全市的车联网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与依据。据了解,2020年,共有5家自动驾驶企业的71辆自动驾驶汽车在广州开展了自动驾驶测试,累计测试里程近70万公里,载客服务人数超6万人。

虽然城市体量较小,但无锡的道路测试工作也并未落后。早在2019年,无锡就获得了工信部的支持,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提供基于C-V2X开放式的增强场景服务,设计3大集中应用测试区和多条专项测试线路。

据悉,近日无锡宣布启用全国规模最大的双向17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群,致力于实现公共测试道路与权威封闭测试区(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的无缝衔接。

资源优势

广州集聚头部公司 长沙武汉无锡更重特色发展

任何产业创新与进步的主体都是企业,因此对于各个城市来说,吸引更多、更优质的自动驾驶公司落地或开展布局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六大城市中,究竟哪一个拥有最多“王牌”?

根据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统计,目前共有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滴滴、AUTOX、广汽等与自动驾驶业务相关企业,其中,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和广汽的总部均设立在广州,AUTO X虽然总部在广东深圳,但距离广州较近,有位置优势。其中初创公司无论是参与道路测试,还是开展商业化落地推广,都比整车企业更“激进”,这也帮助广州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城市之一。

值得强调的是,广州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布局相对更完整,不仅华为、高新兴集团等网联技术龙头企业聚集于此,一些在导航、车载等众多细分领域领先的企业也都在这里“扎根”,例如广州拥有20%的卫星导航定位企业,随着更多配套产业链上的企业前来落户,有业内人士推测,广州极有希望成为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整车+网联技术+汽车电子”智能网联全产业链的生态集聚地。

北京已经累计为14家自动驾驶企业87辆车发放一般性道路测试牌照。实际上,总部位于北京的自动驾驶车企也不少。百度的阿波罗计划于2017年公布,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获得244张测试许可证,累计驾驶测试里程达到1200万公里,在美国的测试运行距离达到16万公里以上,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百度旗下的全国首辆商用级无人驾驶微循环电动车。阿波龙一代2018年7月量产下线,至今已在北京、广州、雄安、重庆、佛山等22个城市园区落地部署,是全国惟一大规模常态化运营的自动驾驶小巴,累计服务人次超12万,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达到12万公里。不过,除了百度外,位于北京的还有专注于无人驾驶卡车业务的图森未来、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驭势科技以及目前聚焦高速公路和代客泊车两大应用场景的禾多科技等。

在参与测试的企业与牌照数量方面,上海位居全国第一,不过与广州和北京相比,其拥有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大部分是供应商企业,例如地平线、禾赛科技、纵目科技和嬴彻科技等,上述企业分别在芯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干线物流领域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当然,作为全国的经济之都,不少车企也在上海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据介绍,截至2020年,上海嘉定共集聚了9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其中包括大陆、博世、法雷奥等外资巨头,以及上汽零束、华为、滴滴、AutoX等。

与北上广相比,长沙、武汉和无锡的企业数量相对显得少一些,因此这3家城市要么围绕本土强势的传统整车企业,要么单纯从“路”端入手,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更多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配套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也不失为一条扬长避短的可行之路,只不过在产业链这一维度,恐怕处在“下风”。(记者:施芸芸)

关键词: 填补法规 吃螃蟹 北京 城市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