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汽车 >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多点开花

2021-11-01 15:58:52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为抢占人工智能战略发展机遇,智能网联汽车及智慧交通产业正进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均在积极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研发关键技术,尤其关注测试验证与示范运行方面工作。同样,为构筑我国在该领域的先发优势,各省市区域也在积极部署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测试示范区规划建设及示范运行。

 

政策助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发展

道路测试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智能网联汽车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必须要在真实的交通环境中进行充分历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央及地方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政策规划,在项目支持、测试示范区建设与应用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环境。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16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50多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开放3500多公里测试道路,发放700余张测试牌照,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700万公里。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多点开花

1.各地大力兴建测试示范区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车企和互联网企业计划逐步实现无人驾驶功能,并开始推进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封闭场地测试是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前提条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对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各地测试示范区积极推进封闭场地建设,强化软硬件部署,加快开展测试验证工作,主要的测试示范区综合实力也比较突出。

目前,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以及沿海等汽车产业发达地区,具有差异化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特征,形成区域性互补。丰富的测试环境能够使智能网联汽车在不同的条件下开展测试,为各测试示范区测试数据共享后的数据多样化和全面性提供了基础条件。已建成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基本涵盖了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场景,具备较为完善的场景设施和智能网联设备,部分测试示范区已经搭载了5G通讯设备,信号可覆盖全封闭测试示范区。上海、长春、北京、长沙等测试示范区积极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参与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改装和开发,融合了研究和测试工作。例如,长春测试示范区改装了红旗、大众等品牌汽车及观光巴士,还自主研发了模拟和测试设备。部分测试示范区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组建研究团队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例如,长沙测试示范区建立了智能系统检测实验室,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仿真实验。

2.示范区存在泡沫和重复建设苗头

基于对自动驾驶车辆巨大市场空间的预期,国内呈现自动驾驶封闭测试示范区及开放道路测试热潮,但与此同时,各测试示范区也呈现出割裂式建设和发展的状况,缺乏宏观层面的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存在泡沫和重复建设苗头。具体表现为:

第一,在产品开发方面,自动驾驶功能与开放道路测试要求有差距,产品开发的标准导向不够,没有很好地对标封闭测试项目,单车智能多、网联功能少,对测试基地资源利用不够。

第二,在封闭测试方面,各个测试示范区测试能力差别很大。场地建设方面存在封闭和半封闭,建设方式分为传统场地改造和全新建设,场景建设方面存在近期过剩和远期不足的矛盾,测试方法规程仍处在初期探讨、完善阶段,缺乏实战积累和系统性,对研发参与不够,帮助不足。

第三,在开放道路方面,有重复建设、一哄而上的苗头,总体利用效率较低,存在拿牌单纯为了宣传炒作的问题。另外,适合自动驾驶的道路设施(信号灯、标识、标线等)标准化程度和网联设施(5G、地图、RSU、V2X相关)有待提高,政府支持和监管作用有待加强。

测试示范区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在推动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取得可观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各测试示范区现阶段在场地建设、测试标准、数据管理、运营成本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1.测试场地仍不规范,各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北京、上海、河北、长沙、重庆、长春等城市目前均开放了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地,开展测试委托服务。然而,各封闭测试场地的建设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场地是在原有场地上升级改造而来,部分场地为新建。测试示范区运营主体技术水平和测试服务能力差别较大,在技术人员配备、数据平台搭建、仿真平台搭建等方面也都存在差别。此外,对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坡道、隧道、S弯道等重点场景,由于场地的限制,部分场地尚无高速公路场景,真正融合到具体路段中可用于测试的坡道、隧道、S弯道的封闭测试场地较少。各封闭测试场地自2016年开始陆续建成并对外开放,建设规划及投入水平各异,虽然部分机构也编制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的设计技术要求,但还需尽快出台场地建设、交通场景搭建的最低要求,同时规范信号灯、标志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使封闭测试场地与实际道路环境尽量保持一致,以减少企业测试时不必要的调试工作。

2.测试规程各不统一,各地协同互认存在壁垒

国内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在场地建设、测试方法、数据采集、路侧设备规格、公路建设等诸多方面,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宏观的整体架构设计。此外,一些测试示范区会结合本地地理环境及气候搭建特色测试场景,如北方冰雪特色测试,重庆坡道、弯道及坡道和弯道组合测试场景等。同时,各地测试示范区管理机构对测试规程的认识程度不同,地方主管部门对各地测试示范区的监管要求也不一样,造成测试规程不统一,使得各地测试示范区的协同存在壁垒。

目前,在测试结果互认方面,广州、深圳认可其他省市的封闭测试检测报告,测试主体可通过提交其他省市的封闭测试证明材料及检测报告来申请公开道路测试临时牌照。但大部分省市仍处于一对一的合作阶段,并大多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式一对一地建立合作关系,尚未真正实现测试结果的互信与互认,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合作协议》,推动长三角区域测试的数据共享与测试结果互认。除以上省市和地区外,测试主体要开展异地测试,申请路试牌照前仍须到当地第三方监管机构认可的封闭测试场地开展测试,并且通过不同测试规程指导下的“考试”,产生大量的前期调试及测试工作量及费用支出,增加了测试主体的负担。

3.数据管理亟待解决,收集的数据未被充分利用

封闭测试场地通常开展两大类型测试服务工作,包括企业自主研发测试服务和申请路试前的能力检测服务。两种类型的服务对数据的收集处理方式不同。企业自主研发测试服务,测试企业会和测试场地运营方签订相应的测试数据保密协议,要求对被测车辆性能数据、传感器数据等严格保密,一般可以要求场地运营方不能采集任何相关数据,仅作为场地提供者。申请路试牌照的能力检测服务,为能判定测试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自动驾驶能力,并对后续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提供数据依据,测试场地运营方通常会在测试场地、被测车辆上安装相应的传感器或摄像头等来获取包括车辆运行数据、车辆驾驶状态数据、车辆违章数据、其他数据等几类数据。通常待企业完成测试后,部分封闭场地运营方会收集汇总相应的摄像头及传感器数据,一般仅仅用于出具检测报告。目前各测试示范区已建设或正在建设数据采集中心,但尚未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且数据采集规范和格式等也尚未统一,数据汇总、分类和处理等难度较大,数据的脱敏处理也需要进一步探索,数据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4.建设运营成本较高,功能重叠且利用率不足

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区建设需要土地、硬件、软件、人员等多项投入,尤其是新建场地投入尤为巨大。例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示范区的前期建设总投资18.96亿元,占地1232亩;规划中的一期智能网联汽车(华东)综合试验场占地1万亩,一期计划投资10亿元(不含土地)。即使对传统试验场地升级改造,同样会有成本较高的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其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从目前的场地使用情况来看,受测试场地容量限制及安全保密等要求限制,大多数测试场地测试容量有限,智能网联汽车还未真正大规模商业化,尚处于技术研发及测试探索阶段,再加上各地测试示范区场景同质化,功能重叠,测试场利用率低,商业模式不清晰,各运营主体自我造血能力差,现阶段无法实现盈利,未来盈利空间也有限。各测试示范区应针对测试主体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包括道路需求、场景需求、项目需求等,同时了解上路测试的企业真实需求,了解需求量的规模,探讨开放道路测试与封闭测试示范区不挂钩的服务形式,以避免利用率不足形成的资源浪费,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提升服务能力。

测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需多措并举

1.加快测试评价统筹监管,推进测试场地水平评估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的评价机制和体系,定期对国内各示范区的封闭测试环节、园区示范环节、城市区域测试环境以及高速公路等公开道路测试示范工作进行指标评价。对测试流程、测试方法进行评估鉴定,对测试能力不达标的测试示范区提出指导意见和改进措施,对各测试示范区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考核,严格把关测试标准和测试行为。

针对场地建设、场景搭建、基础设施配套、运营主体评价能力等方面开展综合评估,进行封闭测试场地服务能力资质认证,保证场地在满足基本测试要求的基础上,鼓励突出各地区交通场景的差异性,形成各测试示范区测试能力互补。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发展对场景搭建的新需求,不定期地开展动态评估,保障测试场景更替及补充完善。

2.加快制定测试评价标准,持续推进测试结果互认

以《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为指导,积极发挥全国汽标委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作用,发挥政府主导的国家、行业标准与市场主导的团体标准的优势互补和协调作用,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加快研究出台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范、测试场地建设规范、测试场景及数据规范等亟需的不同层级的标准规范,指导各测试示范区的实际测试验证工作,以基本免测项、特殊增测项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实现测试结果的共享和互认,为测试数据协同及共享奠定基础。

3.搭建测试评价数据平台,推进测试数据共享利用

推进各示范区数据中心软件、硬件能力建设,依托第三方机构搭建国家级测试数据平台,做好数据平台的衔接和信息共享,构建可拓展可共享的数据库架构,实现统一格式存取,满足多示范区同时在线应用分享需求。综合考虑数据分享便捷性及保密需求,建立分级共享机制,实现跨品牌车辆和跨示范区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对涉及企业技术进展等数据进行脱敏处理,推动将脱敏数据应用到技术研发、场景库搭建等实际需求中。

4.建立国际交流沟通机制,推进国际协同测试示范

智能网联汽车是国际化协同发展的重要产业,各测试示范区应充分了解国内外测试主体的测试需求,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结合地理环境及气候搭建特色测试场景,根据自身定位及核心承载力打造测试特色,探索差异化测试场景,避免功能重叠和资源浪费,促进提升综合测试服务水平,支持实现市场化运作,推动测试示范区的持续良性运转。充分利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雄安新区、智慧小镇建设等发展机遇,着力推动大规模、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以中德合作为契机,研究探索跨国测试示范项目,开展规模性测试示范对交通出行、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系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作者:王羽 )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测试示范区 产品开发 标准导向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