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汽车 >

我国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 新一年汽车业将有哪些新变化?

2022-01-04 10:05:24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走进2022年,伴随着一批新法规、新标准的落地实施,从股比放开到“三包”扩容,从“黑匣子”到废电池加工管理,从自动驾驶分级到驾驶证“通考”等方面,一系列新条款、新规范、新举措,不仅更加利企便民,也将推动新一年汽车业开启一段勇毅前行的新征程,奏响一曲砥砺奋进的新乐章!

我国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

我国汽车制造业股比限制的逐步放开一直备受瞩目。2021年12月27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第47号令《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同时废止。

其中主要变化,是进一步深化制造业开放。在汽车制造领域,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此前,根据2018年版的负面清单,我国于2018年取消对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对商用车的外资股比限制。至此,取消在所有汽车领域针对外资的股比限制。

“这既体现了我国汽车行业具备了更加良好的改革开放、依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更容易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倒逼车企改革,加快创新,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国内生产的乘用车强制安装“黑匣子”

面对汽车发生的事故,当事双方往往各执一词,而事故发生时车辆机械运行的真实状况,是判断事故责任的有力证据。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规定,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国内新生产的乘用车需配备行车事件记录器(英文简称EDR,俗称“汽车黑匣子”)系统。该设备能完整、准确地记录汽车在事故发生前后的车辆行驶中如挡位、方向盘、转向、刹车、发动机或电动机转速、安全气囊状态等诸多数据。

“黑匣子”记录数据数量按照“两步走”要求,2021年要求记录17项数据,2023年要求记录43项数据。依据这些车辆机械运行数据,基本可以判定事故发生时车辆运行状态,从而为事故判定提供可靠依据。而且,“黑匣子”的数据无法更改。与行车记录仪不同的是,行车记录仪只能记录司机前方视线内的影像,而无法记录车辆机械运行数据,且可以更改。

“有了‘黑匣子’,就能更好地避免车辆事故依据不足、难以判定责任的尴尬,依法公正解决车辆事故纠纷,也有利于清晰判定是否存在‘刹车失灵’之类纠缠不清的问题。” 华南理工智能感知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睿林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汽车“三包”范围扩大

新能源汽车“三电”能否“三包”?汽车产品“三包”究竟从哪天开始起算?相关问题一直困扰着汽车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作出明确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新三包”规定)于2022年1月1 日起实施。

其中,针对我国家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情况,扩大“三包”范围,将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等专用零部件质量问题纳入“三包”退换车条款,使新能源车型的质量问题同样适用于“7日退换”规定;对家用皮卡车实施“三包”,保护皮卡车消费者权益,促进皮卡车行业快速发展;将家用汽车污染控制装置的主要零部件纳入重大质量问题退换车条款,加大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防治力度。

同时,明确“三包”年限,从2022年起,“新三包政策”的年限将从交付日期起计算。而且,对经营者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家用汽车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起7日内,出现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或者其主要零部件等情形的,销售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选择予以免费换车或者退车。其中还规定,退换车后还需赔偿消费者的车辆登记费用;扣除相应折旧后的加装、装饰费用;相关服务费等损失。该政策还明确了禁止“强制保养”的行为,经营者不得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对家用汽车产品维护、保养的企业,并将其作为拒绝承担“三包”责任的理由。

“新‘三包’规定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明确了一些存在‘空白地带’的常见问题,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权益,也使很多与汽车相关的消费权益纠纷更容易判定。”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严格规范控制锂电池处理污染

目前,我国已经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大国、消费大国,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也已进入规模化退役、报废期,集中拆解处理过程的污染防治要求亟待规范。为此,2022年1月1日起,《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 1186-2021)国家标准实施。

其中要求,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入厂前应进行检测,对存在漏液、冒烟、漏电、外壳破损等情形的电池采用专用容器单独存放并及时处理。要根据不同电池产品合理制定拆解流程,拆除塑料连接件、电路板、高压线束等部件,分类收集存放拆解产物,拆解过程避免电解质、有机溶剂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选取的焙烧、破碎、分选等预处理工艺应去除电池单体中的电解质、有机溶剂,使废电池电极材料粉料、集流体和外壳等在后续步骤中得到分离。材料回收过程按照湿法和火法两种工艺路线分别进行规范。采用湿法工艺进行材料回收前,应当先去除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中的电解质、有机溶剂。

“这适应了新时期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的环保要求,进一步强化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过程的污染防治,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江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厉建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谈到。

自动驾驶国标实施

近年来,国内汽车“新四化”快速发展,辅助驾驶功能纷纷亮相在新车型上,但是没有明确的自动驾驶分级国家标准,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由此,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已正式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推荐标准(GB/T 40429-2021),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综合考量动态驾驶任务、最小风险策略和设计运行范围等多个维度,该标准根据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行范围限制,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级至5级,并明确了各级别下驾驶员应承担的驾驶责任。如在开启自适应巡航控制功能后,驾驶工作需要驾驶员与驾驶自动化系统共同完成。驾驶员还应承担突发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责任,并在需要时介入动态驾驶任务,以确保车辆与乘客的安全。其中规定,自3级自动驾驶开始,目标和事件探测和响应的对象从驾驶员变为了系统,动态驾驶任务后援也从驾驶员变为了动态驾驶任务后援用户。这意味着,在有条件自动驾驶情况下,已允许驾驶员脱手,只需要在必要时接管。自动驾驶新国标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对分级进行描述,有利于增进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理解,改善消费者的滥用、误用现象,提升驾驶安全性。

“智能驾驶汽车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该国家标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在智能驾驶汽车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为我国相关产业提供了基础标准依据和支撑,借此机会,既可继续完善相关一系列国家标准,也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加速演进。”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邓志东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重大调整

A地考取的大中型客车驾驶证在B地不能用,驾驶资格考试跨省不能办……这些现实问题,一直是困扰群众难题。自2022年4月1日起,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实施,将有效破解上述难题。

新规定共7章111条,此次修订共涉及93条,其中修改80条、新增13条。修订主要围绕深化驾驶证管理改革,新推出4项便利驾考领证新措施。一是推行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对在户籍地以外申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申请人可以凭居民身份证“一证通考”,无需再提交居住证明。二是恢复驾驶资格考试“跨省可办”。对驾驶证超过有效期未换证被注销不满两年的,申请人可以向全国任一地申请参加科目一考试,恢复驾驶资格,更好满足群众异地考试换证需求。三是优化驾驶证考试内容和项目。对持有小型自动挡汽车驾驶证增驾小型汽车,或者持有摩托车驾驶证增驾其他类型摩托车的,只考试科目二和科目三,优化考试程序。四是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新增准驾车型“轻型牵引挂车”,允许驾驶小型汽车列车。

“主管部门的新举措,不仅有便民的实际利好,而且可以更好满足群众驾驶房车出游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房车旅游新业态发展。”东方证券分析师覃筱鹏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交通违法记分制度宽严相济

对所有有意无意的交通违法记分一律从严,其实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公安部新制定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

该办法共7章37条,包括记分分值、记分执行、满分处理、记分减免、法律责任等内容。其中主要围绕优化记分管理制度,调整记分项目和分值,在保持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管理力度的前提下,降低了部分交通违法行为记分分值,删除了一些交通违法行为记分。同时,增加了减免记分规定,促进记分管理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坚持公开透明、程序正当、严格监督,明确对弄虚作假、买分卖分等行为严格责任追究。

其中,突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宽严相济,系统调整记分分值。二是坚持教育引领,增加减免记分规定。三是坚持重点管理,严格满分教育制度。四是坚持严格执法,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同时,严查严处弄虚作假、买分卖分、替学代学、考试舞弊等行为,对发现违法违规的,严格依法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执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新办法既为公正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依法治理交通秩序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江苏中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吴江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机动车登记更便利

新车上牌的查验有多大意义,小客车登记全国不能“一证通办……曾经的这些疑惑和问题,将随着新规章的实施成为历史。《机动车登记规定》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其中,推出3项便利车辆登记新措施。一是推行私家车新车上牌免查验。对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在出厂时查验车辆,生产企业与公安交管部门共享车辆信息,群众办理注册登记时免予交验机动车。积极推行互联网登记服务新模式,实现网上售车、网上选号、网上登记,便利群众快捷上牌,助力汽车行业发展。二是推行小客车登记全国“一证通办”。对在户籍地以外办理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注册登记的,申请人可以凭居民身份证“一证通办”,无需再提交居住证明。三是推行车辆信息变更“跨省通办”。对变更货车加装尾板、残疾人用车加装辅助装置、小客车加装行李架等情形,群众可以在车辆所在地申请办理,无需返回登记地验车。

“面对如今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机动车登记工作推出的新的改革措施,为群众提供了更多便利,更具现实意义。”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员时蔚然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赵建国)

关键词: 乘用车 外资股比 汽车业 制造业开放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