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识别 >

现有的摄像头配置已经满足人们的主要需求了? 智能手机的第四颗镜头是什么?

2021-03-23 15:08:55    来源:爱范儿

跷跷板、不美观一直是人们吐槽智能手机后置镜头重要理由,但增加摄像头的方式结结实实地提升了体验,不仅拍得清楚、拍得远、更拍得大,促使手机厂商们纷纷进入多摄时代。

「三摄是标配,顶配必须上四摄」几乎成为了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新标准,而一个不常被提起的事实是全球首台 4 摄手机是 2018 年发布的三星 Galaxy A9s 。

过去的近 3 年间,摄像头数量和类型都越来越趋向统一,主流手机厂商没进一步增加摄像头,是技术的限制吗,但市面上的 5 摄手机倒也不是没有。

那么,就是现有的摄像头配置已经满足人们的主要需求了?

主摄+超广角+长焦的三摄组合,满足了基本拍摄需求

智能手机的发展史不过十多年,这期间影像性能一直是主角之一,而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也能很清楚地看到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提升主摄像头素质,从初代 iPhone 的 200 万像素摄像头到如今的一亿像素。

高像素解析力更强,也让手机拍得更清楚,方便后期裁剪调整,而后还有光学防抖等特性的支持,轻松拍出清晰好图片的体验和人们的拍摄需求十分匹配。

而另一个方向就是增加摄像头的思路,首先在多摄方面打造出商业影响力的是华为,2016 年华为推出的 P9 在主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颗 200 万像素黑白镜头,实际拍摄表现确实不错。

不过由于黑白镜头是起到辅助拍摄的作用,也有不少人对此不买账,有凑数的嫌疑,同年推出的 iPhone 7 Plus 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它增加了一颗长焦镜头,支持 2 倍光学变焦。

基于这颗长焦镜头,iPhone 推出了风靡一时的人像模式,新拍摄玩法和拍摄素质的提升,给双镜头设计正名了。至此,商业上的成功以及新的拍摄方式让多摄系统火了起来,各家手机厂商都开始投入到多摄系统的开发大潮中。

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这第二颗摄像头的位置也逐渐清晰了起来,它就是超广角摄像头,从拍摄需求上来说,它解决的问题是拍得广,在建筑和自拍等多个场景都有比较好的利用,高使用率让它成为固定角色。

留心注意的话,会发现近两年来华为、小米等主流 Android 厂商都在旗下旗舰产品上用上了「双主摄」设计,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的双主摄组合,甚至于 OPPO Find X3 系列两枚主摄用的影像传感器都是 IMX766,可见主摄+超广角的镜头组合符合主流用户的需求,才会进一步反映到各家手机厂商统一的选择上。

至于这第三颗摄像头,无疑是变焦镜头。

高素质的主摄解决拍得清楚,超广角解决拍得全,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拍得远也很重要,通过长焦镜头拍摄远处的景色也能更好地突出主体,进而获得更好的透视感。

苹果对此研究颇多,从 iPhone 11 开始通过三角形的镜头排列实现无缝变焦体验,去年 iPhone 12 Pro Max 的长焦镜头从 52mm 提升到 65mm,进一步提升了拍摄距离。

手机摄影的发展显然是参考了传统摄影,在有限的手机空间内满足人们拍的清、拍得远、拍得多的需求,再加上手机作为便携设备,更换摄像头是不太可能了,多摄显然是更方便且直接的选择。

主摄+超广角+长焦的组合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基本需求,促使手机厂商们走向一致的三摄系统选择,而在这第四颗摄像头上,各家却没能形成一致,答案各异。

关于第四颗摄像头,各家给出了各自不一的答案

Android 厂商们对于第四颗摄像头,起初的选择大多都是 3D ToF 镜头,华为 P40 Pro 就是典型,在这台手机上它具体作用是感知物体深度信息。

拍摄人像照片时,可以用来记录距离信息,以通过计算模仿光学透视效果,做到更细致的边缘虚化,突出人物主体。

从 iPhone 12 开始,苹果也用上了激光雷达 LiDAR,其实和 3D ToF 是一类产品,只是实现的技术并不相同。不过苹果对于这颗雷达的布局,显然不止于摄影辅助,更重要的对 AR 内容铺垫布局。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家也逐渐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三星就在 Galaxy S20 Ultra 上用上了超长焦,放大倍数也从 2 倍提升到了 10 倍混合变焦,甚至 100 倍放大,大大超出了人眼可以识别的范围。

一度还引发了人们对隐私的担忧,如此大的放大倍数,就算是在家门窗打开时还是容易被偷拍,在家里都失去了穿衣自由。

不过最终的结果证明,这种担心倒大可不必,一方面是 100 倍放大实际效果并不算特别好,大多都是通过数码裁切实现的,而且这个功能的使用率实在是不高,大部分用户都是过了新鲜劲之后就很难想起它了。

▲ Galaxy S21 Ultra 仍然支持 100 倍变焦,这也是超大杯专属的功能之一

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真要使用超大放大倍数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

另一方面,超长焦在手机上往往是通过潜望式结构实现的,需要占据大量手机空间,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加重量,也不符合时下手机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也能从最近搭载骁龙 888 的旗舰 Android 机皇,得出相似的结论,使用率和对手机空间、重量的高要求,让超长焦失去了手机厂商们的青睐,超长焦设计在手机上越来越少见。

最后就是「显微镜」了,OPPO 在 Find X3 系列上第四颗摄像头的位置给了一颗 60 倍的显微镜头,我们在体验时也说到了它比较适合拍摄平面物体,这时出片率也比较高。

也就有了拍屏幕显示排列的操作了,不过说起来这还是一个比较猎奇向的功能,和超长焦一样尝鲜之后,日常很难记得起来使用。

就算是用于垂直行业作为专业用途,60 倍的显微镜头和工业显微镜相比还是远远不如,体验上是有亮点的,但对比前三颗摄像头,实用性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 60 倍显微镜头拍摄的笔记本平面

为什么第四颗摄像头没能和之前的主摄+超广角+长焦一样形成固定组合呢?

手机作为大众型产品,影像应用还是要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来的,在前三颗摄像头满足人们的日常摄影需求后,第四颗摄像头没有找到真正的刚需场景,从产品上看也是一样,几乎脱离了传统摄影「记录人眼看到的真实」范围。

而从这个现象,我们也能窥见一丝未来手机摄影的发展方向。

第四颗摄像头,应该是 3D ToF

此前我曾和深圳手机行业的从业人士探讨智能手机多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提出的观点是:

多摄填补焦段空缺的同时,增加更多特性的支持。就比如长焦可以增加一个超级微距功能。

从现在的手机市场来看,情况确实和他说的类似,超长焦和显微镜头都是对新特性的探索,只是它们实用性和使用率都不及前三颗,虽不至于说是凑数摄像头,但难免会被用户吐槽这是把新技术卖出去而非从用户体验出发。

从营销层面上来看,无论是百倍放大还是 60 倍显微镜都是作为产品重要的卖点宣传的,新技术、新功能的猎奇性还是能吸引到不少普通用户,尤其是在手机市场风行的中杯、大杯、超大杯产品策略下。

它们往往是作为超大杯旗舰,与中配、基础版的重要产品差别之一,消费者花费几千元的差价购买超大杯,却只拿回一个使用率不高的猎奇应用,这似乎不算很值。

当然,创新都是有成本,只是这份成本是否需要由消费者直接在产品上买单,仍然值得探讨。

至于剩下的 3D ToF 或者说激光雷达 LiDAR,反而更有可能成为智能手机第四颗镜头,虽然说在摄影领域它更多是起到辅助作用,它真正的能力也确实不在摄影内容,而是对 AR 内容所服务的。

即将现实事物的信息记录下来并通过计算等方式展现在手机屏幕中。这其实和当初 iPhone 去掉实体键盘相似,去掉键盘的 iPhone 引入了新的交互方式,基于屏幕在内容显示上的灵活性,人们才能通过手机享受到更多类型的内容和服务。

AR 也是一样,它是一种全新的内容媒介,可以让智能手机突破二维的限制,展现三维内容,这和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何其相似。

新内容和服务对体验乃至生活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从这个角度看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坐实智能手机第四颗镜头位置的应该是 3D ToF 镜头。

关键词: 智能手机 镜头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