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硬件 >

2022年,中国N型光伏电池技术迎来规模化量产元年,光伏赛道迎来新变局?

2022-04-20 13:55:06    来源:21ic电子网

随着PERC电池效率逼近极限,光伏电池正迎来从P型向N型过渡的阶段,虽然TOPCon、HJT等新型电池的产能占比依然很小,但光伏电池制造商们似乎很难再去投资相对落后的技术。

4月15日,太阳能(000591)发布公告称,将终止江苏高邮一期6.5GW光伏电池项目。

公告显示,2020年11月,太阳能就与相关合作方签署了6.5GW光伏电池项目,并同意镇江公司引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同步实施员工跟投方案;在项目终止的同时,镇江公司本次引入投资者增资扩股及员工跟投方案一并终止。

从项目签约以来太阳能开展的工作来看,2020年12月,所属镇江公司全资设立高邮公司,实缴出资100万元,作为高邮6.5GW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主体。

彼时,各方还签订协议,约定由高邮经开区管委会代为建设高邮6.5GW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厂房,在镇江公司本次增资扩股资金全部到位并满足相应条件后由高邮公司回购代建的厂房,高邮投资人将参与本次镇江公司增资扩股。今年3月在上海联交所正式挂牌。

关于本次项目终止的原因,太阳能解释称,由于光伏制造行业市场及地方政策重大变化,经公司研究并与地方政府友好协商,各方签署了系列终止协议。

谈及项目终止的影响,太阳能表示,高邮6.5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厂房由高邮经开区管委会代为建设,镇江公司在高邮市注册成立高邮公司推进工作外未开展其他实质投资。增资扩股意向投资人及员工跟投平台均未对镇江公司实施增资。

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还提到,公司将重新研究和评估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和市场情况,适时重新启动镇江公司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及增资扩股工作。

记者查阅了太阳能最初的公告,本次终止的项目原计划的投资技术路线是单晶PERC技术和大尺寸组件,并预留后续技改空间。由此可见,太阳能本次电池项目的终止很有可能是受到这两年电池技术路线快速切换的影响。

事实上,当前行业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也可能对太阳能此番决策产生影响。一是N型电池产线的成本正在降低,与PERC产线的投资成本差距正在缩小,浆料等环节也在降本,因此,先投资P型电池再对其改造并不比现在重起炉灶直接投产N型电池的方案更具成本优势。

另外,去年至今,在硅料、硅片等上游环节提价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高涨,电池环节是亏损重灾区,太阳能6.5GW电池项目虽然拖了一年半时间,这或许也是因祸得福。

记者注意到,在宣布上述项目终止的同时,太阳能也披露了公司2021年报,其中有不少关于加强光伏制造业务的表述。公司表示,将抓住电池行业技术升级换代发展机遇,加强下一代TOPCon、HJT、TBC、HBC、钙钛矿等电池技术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研判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趋势,适时布局并逐步建设和扩大新一代高效电池产能,跻身行业主流制造商。

值得注意的是,在太阳能最初的规划中,与上述6.5GW电池项目一并投建的还有一项年产1.5GW高效组件(18Xmm、210mm高效组件)智能制造项目。根据公司透露的信息,该项目预计于今年8月建成投产。目前,公司拥有高效电池年产能1.5GW,高效组件年产能2GW。

关于光伏制造业务的情况,太阳能判断,未来随着硅料产能释放产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公司预计今年实现营业收入70.51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净利润12.15亿元,投运、在建、拟建电站(取得备案)或签署预收购协议的电站力争合计总规模8GW。

太阳能表示,未来公司将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持续扩大光伏电站装机规模,扩大太阳能产品的产能。2025年末,公司力争光伏电站板块实现电站累计装机20GW,光伏制造板块实现电池组件产能超26GW,巩固光伏发电行业地位,跻身主流电池制造商行列。

2022年,中国N型光伏电池技术迎来规模化量产元年。近日,天合光能召开宿迁8GW TOPCon电池项目启动会,该项目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投产。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阿特斯等头部企业也纷纷公布了N型电池技术产品量产的消息。与此同时,《中国经营报》记者还注意到,N型组件产品正逐渐向电站终端市场渗透。在2022年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中,华润电力、中核汇能、中广核、华能等光伏电站投资商陆续将N型组件纳入招标范围。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研究员贾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N型电池效率提升,成本进一步下降,其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并逐渐在电站终端市场被认可。其中,以TOPCon为代表的N型电池,短期内性价比较为接近主流PERC电池。

新一轮技术迭代驱动整个光伏行业降本增效,也牵动着产业变局。长江证券研报指出,相比上一轮电池技术周期,一方面行业进一步成熟,企业壮大;另一方面N型技术多元,路线尚无定论。但是,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有望得到超额利润,格局进一步集中,成本下降的钥匙大概率仍将握在资金实力更加突出、经营经验更加成熟的头部企业手中。

近几年,N型光伏电池技术的热度持续攀升,企业也于2022年正式拉开了“N型时代”大幕。与上一轮电池技术周期相比,N型电池技术路线多元,主要包括TOPCon、HJT和IBC三类。垂直一体化和专业化电池企业成为较早在N型技术方向量产布局的“幕后主角”。2022年1月,垂直一体化企业代表晶科能源在合肥16GW的N型 TOPCon电池项目一期8GW实现投产,预计2022年内该技术电池产能达到16GW。

晶科能源的扩产动作引发高度关注,不过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2022年3月中旬,有消息称,晶科能源N型TOPCon效率不达预期,从而暂停了TOPCon二期项目。随后晶科能源方面回应:传闻不实。另一个启动大规模N型电池扩产的头部企业便是天合光能。针对前文提及的宿迁8GW TOPCon电池项目,天合光能表示,本次8GW全新TOPCon电池产能扩充,一方面将增强公司先进高效太阳能电池的自产能力,满足下游市场对210+N型高效组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将加速推动行业由P型向N型的商业化产业升级。

2022年2月和3月,晶澳科技、阿特斯先后透露了N型电池组件规模化量产的消息。晶澳科技方面告诉记者,在推进一体化产能中,宁晋1.3GW电池项目采用隧穿氧化层技术(技术原理与TOPCon相似)。目前是GW级扩产,等新技术降本成熟后会进一步扩产。另外,公司的HJT中试线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阿特斯方面在N型光伏技术论坛上宣布,重点打造一款N型TOPCon组件,将在第四季度进入量产,同时在4月推出HJT屋顶组件新品。除此之外,专业化电池龙头通威股份在2021年相继投产了1GW HJT中试线和1GW TOPCon中试线后,2022年4月1日,其又公布了一则总投资为120亿元的项目计划,即投资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

针对上述投资计划,通威股份方面称,公司已在HJT、TOPCon等新型电池技术领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并取得领先的研发成果。未来,将适时导入新型电池技术规模化量产,进一步推进大尺寸、薄片化发展趋势,巩固公司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竞争力。与上述两种技术路线有所不同,IBC技术凭借更高的转化效率,以及可叠加工艺继续扩大优势也备受关注。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爱旭股份研发N型ABC电池技术便是基于IBC电池技术。爱旭股份投资者关系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300MW的ABC试验线正在进行测试,同时为珠海6.5GW的产能量产做准备,预计实现规模化量产将在第三季度。值得一提的是,“光伏一哥”隆基股份在N型TOPCon、HJT等技术方向均有研究储备,并多次打破相关电池转化效率世界纪录。2022年3月,隆基股份宣布了一项百亿投资计划,其中年产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颇受外界关注。不过,隆基股份对规模化量产的新电池技术方向的消息却迟迟未公布,有消息称其可能“剑走偏峰”。隆基股份方面向记者透露,2022年四季度公司预计将实现新电池技术量产。

随着PERC电池效率逼近极限,光伏电池正迎来从P型向N型过渡的阶段,虽然TOPCon、HJT等新型电池的产能占比依然很小,但光伏电池制造商们似乎很难再去投资相对落后的技术。

4月15日,太阳能(000591)发布公告称,将终止江苏高邮一期6.5GW光伏电池项目。

公告显示,2020年11月,太阳能就与相关合作方签署了6.5GW光伏电池项目,并同意镇江公司引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同步实施员工跟投方案;在项目终止的同时,镇江公司本次引入投资者增资扩股及员工跟投方案一并终止。

从项目签约以来太阳能开展的工作来看,2020年12月,所属镇江公司全资设立高邮公司,实缴出资100万元,作为高邮6.5GW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主体。

彼时,各方还签订协议,约定由高邮经开区管委会代为建设高邮6.5GW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厂房,在镇江公司本次增资扩股资金全部到位并满足相应条件后由高邮公司回购代建的厂房,高邮投资人将参与本次镇江公司增资扩股。今年3月在上海联交所正式挂牌。

关于本次项目终止的原因,太阳能解释称,由于光伏制造行业市场及地方政策重大变化,经公司研究并与地方政府友好协商,各方签署了系列终止协议。

谈及项目终止的影响,太阳能表示,高邮6.5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厂房由高邮经开区管委会代为建设,镇江公司在高邮市注册成立高邮公司推进工作外未开展其他实质投资。增资扩股意向投资人及员工跟投平台均未对镇江公司实施增资。

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还提到,公司将重新研究和评估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和市场情况,适时重新启动镇江公司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及增资扩股工作。

记者查阅了太阳能最初的公告,本次终止的项目原计划的投资技术路线是单晶PERC技术和大尺寸组件,并预留后续技改空间。由此可见,太阳能本次电池项目的终止很有可能是受到这两年电池技术路线快速切换的影响。

事实上,当前行业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也可能对太阳能此番决策产生影响。一是N型电池产线的成本正在降低,与PERC产线的投资成本差距正在缩小,浆料等环节也在降本,因此,先投资P型电池再对其改造并不比现在重起炉灶直接投产N型电池的方案更具成本优势。

另外,去年至今,在硅料、硅片等上游环节提价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高涨,电池环节是亏损重灾区,太阳能6.5GW电池项目虽然拖了一年半时间,这或许也是因祸得福。

记者注意到,在宣布上述项目终止的同时,太阳能也披露了公司2021年报,其中有不少关于加强光伏制造业务的表述。公司表示,将抓住电池行业技术升级换代发展机遇,加强下一代TOPCon、HJT、TBC、HBC、钙钛矿等电池技术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研判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趋势,适时布局并逐步建设和扩大新一代高效电池产能,跻身行业主流制造商。

值得注意的是,在太阳能最初的规划中,与上述6.5GW电池项目一并投建的还有一项年产1.5GW高效组件(18Xmm、210mm高效组件)智能制造项目。根据公司透露的信息,该项目预计于今年8月建成投产。目前,公司拥有高效电池年产能1.5GW,高效组件年产能2GW。

关于光伏制造业务的情况,太阳能判断,未来随着硅料产能释放产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公司预计今年实现营业收入70.51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净利润12.15亿元,投运、在建、拟建电站(取得备案)或签署预收购协议的电站力争合计总规模8GW。

太阳能表示,未来公司将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持续扩大光伏电站装机规模,扩大太阳能产品的产能。2025年末,公司力争光伏电站板块实现电站累计装机20GW,光伏制造板块实现电池组件产能超26GW,巩固光伏发电行业地位,跻身主流电池制造商行列。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目前最高的是金开新能,公司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6亿元,同比增长620.56%。公司称,业绩增长受益于光伏等新能源场站核准装机量同比增长129%,以及2020年扣非净利润基数较低等因素。

净利润增速在200%-600%之间的是金晶科技和三孚股份。玻璃龙头金晶科技实现净利润13.07亿元,同比增长295.10%,主要原因是2021年玻璃、纯碱价格上涨,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上升。

净利润增速在100%至200%之间的公司有6家,分别是双良节能、奥特维、苏州固锝、银星能源、特变电工和金博股份。

单晶硅还原炉生产商双良节能受益于硅料环节的大规模扩产,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25.68%。公司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下,国家制定的节能减碳和新能源替代目标正在持续落地,公司节能节水系统和光伏新能源产业均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公司既有产品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光伏新投产业进展迅速。

由于硅料价格大涨,硅料龙头特变电工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特变电动实现归母净利润72.55亿元,同比增长196.34%。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增资扩股 技术路线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