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硬件 >

面板产品涨价迅速,京东方A、TCL科技等因为产品涨价而净利润大幅增长

2022-05-09 12:29:15    来源:21ic电子网

面板产业主要是指用于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和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产业。显示面板产品主要有液晶面板(LCD)、等离子面板和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OLED)。目前,等离子面板由于厚度大、分辨率低、价格高等因素,已经完全退出市场。

面板产业的上游以洛玻为代表的玻璃基板供应商、纬达光电等偏振片提供商、东旭光电(000413)等彩膜提供商、隆利科技(300752)等背光光源提供商、江丰电子(300666)等靶材提供商。中游作为面板行业主体,主要进行面板与显示模组制造。下游为3C电子、工控等显示终端。以尺寸可分为小尺寸-手机面板,中尺寸-笔记本显示面板,大尺寸-电视机、显示器面板等。

众所周知,面板是典型的周期行业。从过去的发展规律来看,伴随着产能的更迭和释放,面板行业呈现出典型的周期性。

不过,周期性变化似乎是半导体显示产业的难解之痛。在需求稳定前提下,面板产能投资很大、建设周期长,一段时间内产能集中释放,导致周期性供大于求,产业周期性特性较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件制造基地,曾经历下行时间最长、下探幅度最深的低谷期。期间多数显示企业盈利水平持续萎缩。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显示行业出现新变化。在疫情“宅经济”的作用下,远程办公、线上服务、居家娱乐等应用市场进一步扩大,以需求为核心的景气周期推动行业高速发展。受终端市场需求强劲带动,面板行业出现长达一年的上涨周期,半导体显示企业迎来高光时刻。

2021年,半导体显示行业在上半年延续了史上最长的景气周期。2021年,面板行业景气周期较长,应用场景包括电视、手机、车载屏显、笔电、显示器等。疫情背景下,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等应用需求增长趋势明显;另一方面,随着LCD、OLCD、小间距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发展。加之大屏化趋势,OLED/MiniLED/MicroLED技术革新拉动面板替换需求。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LG之前推出的售价高达24999元的32EP950 OLED显示器,实际上并不是自己的WRGB OLED面板,LG也没有这么小尺寸的OLED面板,而是用的日本JDI的RGB OLED面板,也就是真正的三原色像素自发光OLED面板。关于这款面板,其实之前很少人听说,一方面是因为JDI在这个领域的确不算太出名,大家更容易记得它的IPS面板被苹果所采用;另一方面也因为JDI在初期产能不够,成本较高,所以除了LG之外,也很少有人采用。不过现在似乎情况有了很好的转变。

日本面板产业的辉煌还要从液晶显示面板(LCD)的诞生说起。1960年,在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兼职的George Heilmeier发现了液晶材料新的电光特性,经过8年的潜心研究,世界上第一片LCD问世。然而RCA在展示液晶平板电视后便没了下文,摩托罗拉、AT&T、惠普等美国公司在巨大的资金投入以及漫长的研发周期面前也都败下阵来,相继退出面板领域。

在美国公司放弃LCD之际,日本公司却选择入局,须羽精工和夏普就是两个“头铁”的先驱,二者在1972年分别从RCA和美国人弗格森手中买下了LCD技术,并从微型LCD入手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其中,须羽精工于1973推出了全球首款能够显示6位数字的LCD土豪金版手表,10年后,又研发出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器(TFT-LCD)电视,由此也吸引松下、东芝、日立等众多日本老牌电器公司投身TFT-LCD研发。

夏普则于1973年将LCD用在计算器上,在精工TFT-LCD电视的刺激下开始追赶。1987年,夏普设法使得3英寸液晶电视投入生产,然而产量却不尽人意。直到次年凭借世界第一台14英寸TFT-LCD名声大震,而后开始尝试将大尺寸TFT-LCD量产的可能性,在经历连续5年的砸钱与亏本后,终于将良率从8%提升到80%。

与此同时,日本更多企业尝试建立面板生产线。例如IBM日本与东芝于1989年8月成立DTI制造联盟并共同投资1亿多美元建设TFT-LCD量产线;次年8月,NEC也宣布入局。有数据显示,1991年-1996年间,全球至少有25家大批量面板生产线建成,其中有21条建在日本。

随着更多企业的参与,日本建立了从原材料供应、设备组装、到生产制造、工艺规范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日本在全球面板产业的份额跃至94%,夏普更是风光无限,被誉为“液晶之父”,甚至长期掌握定价权。

如今,韩国三星、LG在全球面板产业也占据着高位,在技术、市场份额方面早已全面超过JDI等日本面板产业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人出局,也有人崛起,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对于技术研发周期长、资金密集的面板产业更是如此。须羽精工、NEC等企业便是出局的代表,夏普被鸿海收购更是成为日本面板产业衰落的记号。

日本面板产业的先驱之一——须羽精工在投入大幅资金用于创办工厂、配置设备、确立生产工艺后,无力招架日本1989年的经济危机,前期的巨额资金投入使其不得不努力还贷款,最终退出面板市场。

夏普凭借液晶电视在2001-2007年间称霸全球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日元升值等外界原因以及自身经营原因开始走下坡路,业绩从2008年便开始了连年的亏损。采取裁员、关闭部分面板生产线等措施也未能扭转局面,自此开始走向寻求外部资金支援以摆脱经营困境的道路。2016年,鸿海以3888亿日元取得夏普66%的股权,而这也成为日本面板产业日益萧条的一个标志。

另外一家日企NEC也在2009年关闭了其鹿儿岛液晶面板工厂;两年以后,NEC将旗下生产中小液晶面板的公司股份70%出售给了中国大陆深圳天马集团,从此退出液晶面板制造。

今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政府为了帮助前一年经受过疫情肆虐后的实体经济产业市场,开始提出了多方面的市场利好政策来帮助我们的实体经济产业度过难关。

就当前我们市场之中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这些政策收效也是非常不错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呈现出了相对稳步的节奏,并且开始快速的进行着成长。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国家的经济产业市场也是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

现如今,我们国家整个经济产业市场的发展主流经过我们国家政策的调整后,已经开始不再倾向于互联网产业当中的虚拟经济而是开始转向到实体经济产业的版块当中。特别是一些高新科技产业的领域,今年以来的发展速度则更是令人震惊。

实际上来讲,这样的变化也确实是我们时代所要求的,整个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也是在向这样的方向变动。那么经过了半年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部分高新科技领域也是在整个国际市场当中取得了相对的领先地位。

今年9月6日之时,市场当中的CINNO 研究的最新数据表明,我们现今国内的液晶面板生产厂商在今年上半年的发展当中,已经是实现了营收额度以及利润的大幅度提升,甚至有部分厂商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市场也都是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其中,我们国家的京东方,惠科以及TCL华星这三家液晶面板的产业巨头在今年上半年的LCD面板业务中出货的面积,占到了整个世界出货总面积的50.9个百分点,已经是超越了一般以上的份额占比。

在这当中,TCL华星以及惠科这两家企业的出货面积占比分别达到了17.7个百分点以及10.4个百分点。而京东方的出货面积则是占到了22.7个百分点,名列第一。

其实就这三家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的一个成就来讲,固然是非常的可观,但这应该也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毕竟在今年前半年的发展当中,京东方已经TCL华星两大巨头企业已经是就产业方面完成了全面的整合工作,整个企业的产能已经是大幅度提升了。

据韩媒Korea Times报道称,苹果筛选供货OLED屏iPad的厂商,最终敲定了三星和LG,京东方因为良率不及预期“出局”。报道称,一位熟悉苹果供应链的行业高管透露,苹果公司与LG显示、三星显示签署了OLED供应协议,两家公司将负责为苹果即将推出的iPad型号提供小型OLED面板。

其中,三星将获得大部分订单,向苹果提供约1.2亿块OLED面板用于未来的iPad。此外,LG将为下一代iPad提供5000万片OLED面板,比之前获得订单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LG的E6-3生产线已被指定用于制造未来iPad的OLED显示屏。

但有观点认为,搭载OLED显示屏的iPad尚处于保密研发阶段,距离量产还有相当时间,供应商层面似乎还存在变数。而且对于苹果来说,OLED成本较高,三星和LG议价空间不大,他们还有时间通盘考虑并取舍。

2021年,京东方在成为苹果供应商的路上可以说是一波三折。2021年5月6日,Etnews报道称,三星显示与LGD已确定为今年秋季上市的iPhone13提供柔性OLED面板,而在2020年首次成为iPhone OLED面板供应商的京东方尚未获得供应批准。

2020年5月12日,韩媒OLED industry报道称,2020年,京东方将继续为苹果LTPS OLED款的iPhone 13机型供货。彼时,供应链人士表示,为了进一步扩大供应水平,京东方此前已下了数亿元的苹果专用设备订单,为iPhone 13生产柔性屏。据行业人士推测,预计京东方6代柔性AMOLED产线2021年将至少为苹果供应约2000万块柔性屏幕。

2021年7月17日,有媒体报道称,研究机构预计,在苹果今年为iPhone采购的1.72亿块OLED屏幕中,大部分将用于iPhone 13,预计会有1.06亿块,占到了苹果2021年采购量的61.6%。但研究机构并未给出苹果将从3家公司采购的OLED屏幕的具体数量,也未透露京东方的OLED屏幕,是否会用于iPhone 13。

关键词: 液晶面板 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