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硬件 >

你好 中国数字音乐时代

2022-12-08 21:58:43    来源:21ic电子网

近一年来,当你打开音乐播放器搜索歌曲时,界面很可能弹出这样的提示:“版权方要求,该资源暂时下架”。而当你想下载歌曲时,你会发现它已然不支持免费下载。去年7月,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要求2015年7月31日前,无版权音乐作品全部下线,数据显示,在规定时间内,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共下线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220余万首。

如今,只要以“数字音乐”为关键词搜索内容,一番中国数字音乐时代高歌猛进的气势便扑面而来。在这场正版化进程中,也许这一次我们可以向它说一声,你好。

免费 VS 付费

“全球在数字音乐发展的早期,“免费”几乎成了数字音乐的代名词。而在中国,免费更是大多数国人对数字音乐的固有印象。在如今数字音乐正版化进程中,付费下载是被普遍看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影响用户的至关因素。那么,习惯了免费音乐的你我,是否愿意付费听歌呢?对数字音乐付费又如何看待呢?”


(相关资料图)

Jonathan

音乐发烧友·北京·80后

因为不喜欢在软件上在线听音乐,我一般是下载AAC(一种音频格式)到手机或touch播放器里听。所以我很少付费买数字音乐,只对喜欢的歌手支持一下。

现在数字在线购买其实很不完善,还有很多漏洞,很多所谓的在线购买歌曲也能找到免费下载的资源。因为市场本身不健全,存在垄断或者恶性竞争的情况,比如某歌手只在一家数字音乐平台授权付费下载,价格怎么定,收入怎么分配?这些都是没有一个行业规范的。说到底就是版权问题,国人听盗版音乐习惯了,没有版权意识,所以很多唱片还是盗版下载视听猖獗。

如今华语乐坛的发展已经很畸形了。因为发唱片不赚钱,原来实体CD还能卖,歌手、唱片公司多少能赚钱,再投入做音乐,可现在都能免费下载听歌,很少有人专心去做好音乐,更多的是出单曲然后跑商演赚钱,感觉音乐市场越来越糟糕。

数字音乐付费至少开启了一种盈利的模式,这是个好方向。如果付费下载成为主流,那么歌手和唱片公司有钱赚了,就可能被催发去做好的音乐,这是应该提倡的。当然,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阶段,现在很多人也接受了,我身边也有付费听歌的人。

虽然买CD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说实话我买来也不听,因为已经没有CD机了。手机里也会下载一两个数字音乐播放器,想听时就在线听了。

我一般通过网络购买唱片,很多原来买的正版唱片的价格现在都炒得很高了。在全球实体唱片业衰落的背景下,实体CD在内地应该更不太可能有起色,至少近几年不太可能,这也正是大家都在面对的数字音乐的现实。在美国,一些比较厉害的歌手的实体唱片仍然能卖几十万上百万,因为从别的渠道(除了苹果付费下载)听不到,只能去买实体,“所以版权保护得好,是基础。”

兔吊木

IT从业人员、游戏玩家·深圳·90后

大概2013、2014年时我用酷狗音乐,可以在线听歌,但要充会员才能下载音乐,我当时也充过会员,会员服务应该算数字音乐付费的一种吧。所以我会买数字音乐,尤其在游戏音乐这一块。

现在很多游戏会有音乐会专场,演奏的是这个游戏公司一系列的作品,比如最终幻想、超级机器人大战,这些游戏的成名都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发展至今,人们愿意花钱去听它们的音乐。但还有一些很小众的游戏,音乐都很不错,比如《风之旅人》,它的音乐只能存在于游戏本体中,并没有磁带或者CD一样的实体形式,可能的话只能通过数字音乐来传播,毕竟主机游戏在中国没有那么大众化,而且这并不是无损的音源,否则成本太大。作为一个普通玩家,虽然有点无奈但这也正是数字音乐的好处和便利性。

面对数字音乐付费时代的来临,虽说中国知识产权意识正在逐年上升,但国人毕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家玩的游戏看的书听的歌大都是盗版的,很多人依然是“我可以不花钱就买到的东西为什么要花钱”的想法,加之高物价、贵房价的基本国情下,也会有人宁可一个月省下一点钱,尽管这可能只是心理安慰。所以付费的观念还需要几代人有意识地互相影响。

但好的是,我了解到的大部分喜欢游戏的人,他们的观念里基本上买东西只买正版的。即使游戏已经被破解了,也不会去下载破解版,他们的意识里就是,游戏公司是靠我们买游戏的钱去做游戏。其实就主机游戏而言,我个人认为最贵的永远不是那些3A级大作,而是日式RPG游戏,这是因为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玩这类游戏长大的,他们有这个情怀。“我相信有情怀的玩家他有一定经济能力,他是肯为自己的情怀花钱的,所谓的情怀不过就是他喜欢的。”

这跟音乐一样。愿意花钱的人总比不愿意花钱的人少,如果真心喜欢音乐的话,就会付费的。

实体音乐 VS 数字音乐

“2016年7月22日,音乐人李志在其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条消息:李志仅剩的三张正版实体专辑由于滞销原因将在月底下架停售,部分销毁。实体唱片时代已经终结。诚然,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实体唱片行业日渐式微。但音乐或许也跟时尚一样,总要“复古”一次。据英国唱片业协会(BPI)的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的黑胶唱片销售量创下了21年来的历史新高,超过200万张黑胶被售出,同比增长64%,销售收入超过YouTube、Spotify等流媒体的广告及点播收入总和。黑胶唱片在美国也如同“苏醒”一般,国内也涌现出一批黑胶发烧友。而刮起这股黑胶风潮的主力正是一些年轻人。实体音乐和数字音乐在他们看来又会有怎样的较量呢?”

丰帆

麻疹歌黑胶唱片店掌柜·西安·80后

我是一个实体唱片的爱好者,特别是黑胶唱片,一旦坠入其中就欲罢不能。

黑胶唱片作为一种早已被时代抛弃的介质,离重回大众视野还很远,这是我开店以来最深的感触。真正会购买黑胶的人,绝大部分具有以下特征:生活在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生活富裕,对生活有一定品质要求;很早之前就有购买打口磁带CD等经历。当然别的城市也隐藏着黑胶收藏者,只是人数实在太少。

虽然身为黑胶唱片店掌柜,但听黑胶已经变成了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情。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绝大部分的聆听体验早已转移到了数字音乐,比如会在各大数字音乐巨头使用在线试听,遇到喜欢的数字音乐也会购买。

我始终是音乐需要付费的坚定拥护者,不过数字音乐该如何收费的确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目前我并不看好数字音乐直接收费的方式,还是应该想一些更好的法子。“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流媒体已经是未来的趋势,也许下载这个概念很快就不复存在了。”

布勒

学生、音乐发烧友·河南·95后

我以前生活在一个不是很发达的小城市,很喜欢听歌,那时普遍都是免费音乐。但对于实体专辑自己有种憧憬,当喜欢的歌手发专辑了,即使能免费听,还是想着应该买实体唱片支持销量。那时在我生活的地方买不到,就让亲戚帮忙带,拿到实体的我感觉真是太幸福了,后来自己会网购后就习惯性地去买实体唱片。听实体唱片还会让人心更静,因为没有电子设备干扰我,对我来说这是个无法言喻的爱好。

如今黑胶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我想这是因为黑胶的确具有一定收藏价值。以我买实体的经验,你可以用很少的钱买到正版CD,但直白点说,大部分CD并没有黑胶那么值钱,所以在我看来,数字音乐实际上是对实体唱片的一种替代形式。除非你是真心喜欢实体唱片,或者某一个歌手和乐队,或者抱着尝鲜心理,很少或者说越来越少人会买实体唱片吧。毕竟时代的发展速度很快,灵巧的手机播放更适合现代人。比如我自己,基本只是在家听CD,外出还是用手机比较多。

如果实体市场回转了,我认为那也只是一种“复古”,而复古只是一段时期的潮流,早晚会退去的。即使这种潮流可以反复“回流”,其实对实体市场也不会有持久的帮助。“我更希望CD是之前时代的标志。”

版权

在数字音乐发展过程中,“盗版”堪称一座无法翻越的大山。数字音乐正版化的变化始于2011年,直至去年底,在最严音乐版权禁令下,国内多家音乐平台均进行了曲库清查工作,并开启了一场版权大战,以BAT为首的网络巨头们,除了争夺正版化的音乐版权资源外,还掀开了一场并购战。

目前,腾讯阵营已囊括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酷我4个APP,阿里阵营则是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

双APP

随着版权阵营的分割,在一个APP里听到所有流行音乐是不太可能了。就像有人所言,以后在人们听歌前,要先想想艺人的歌曲版权属于腾讯系,还是阿里系。公众从此会越来越关注艺人作品的版权归属,网络上更有按明星所属唱片公司的如“指南”一般的曲库分类总结列表。当然,也许用户并不在意APP的安装数量,只是这在使用习惯上会带来些许影响。

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被称为数字音乐的一道新曙光。明星、偶像的“圈粉”力量不可小觑。一部影视剧的热播带动的数字音乐单曲/专辑大卖的现象已并不少见。加之粉丝自身的传播效应,进一步展现了新型粉丝经济的价值潜力。

当前,各大音乐平台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粉丝经济的运营上,对于音乐本身反而着墨不多。太合麦田CEO詹华就曾表示,数字专辑更像是偶像明星的专属游戏,是粉丝经济的副产品。

音乐IP

随着IP资源越来越热,数字音乐平台 “拼”IP的现象已十分常见。这正源于音乐IP在短时间内提升经济效益。如电影《同桌的你》《栀子花开》未映先火,证明了音乐IP是深入人心的最佳准入方式。

行业人士解读

“不同于Apple Music、Spotify等流媒体音乐平台主要以会员订阅付费为主的盈利模式,国内数字音乐市场除了围绕以上数字音乐关键词作为,还在探索着在线演艺或演唱会付费直播等模式。中国数字音乐正走着一条“多元化”创新之路。但前路是否一帆风顺还需时日鉴证,正如采访中所呈现观点,眼下数字音乐正版化进程中还面临诸多质疑。”

黄歆泉 顶真唱片店创始人

黄歆泉从小学习音乐,在他看来,“音乐要有包装和呈现形式,才能成为可销售的产品。”10年前他第一次做数字音乐网站失败,10年后他开创“数字实体唱片”——全球独创的唱片形态。所谓“数字实体唱片”,它是传统唱片的数字化形式。顶真除了提供高品质的320k高保真的数字音乐,还以不一样的产品形态,在数字媒介上还原唱片形态,没有单曲,没有免费,全部付费,整张唱片也不是一个播放列表,它包含了一张实体唱片所有的内容:封套、照片、插画、精美的内页设计与文字介绍,以及完整唱片制作团队的信息,甚至相关单曲的MV等,内容让人耳目一新、酷炫、丰富而有趣。

Q:《消费电子》杂志 A:黄歆泉

Q:面对各大数字音乐平台的版权大战,顶真上的音乐也是获得了独家版权吗?

A:如今所有的数字音乐平台都是互联网公司创立的,他们只是“用音乐做互联网生意”,互联网生意其实是把内容当诱饵,获得流量,再想办法用流量挣钱。在我看来,他们不懂音乐,不懂唱片业,判断音乐的好坏和音乐本身没有关系,往往口水歌、神曲、哗众取宠的在这些平台上才是有价值的,这对音乐行业是一种破坏和打击。互联网是个技术,与音乐和唱片结合本应该使产业升级,可现在却是使产业大倒退,这是没有运用好互联网

凡是向你要版权的平台,都不是真正在做音乐的,他们需要用你的音乐去服务他们别的平台,怕你告他,所以才要购买版权。“而版权不是产品,它是一种权利,给了就没有了。”就像在顶真,我们就只是一家音像店,和版权无关,我们卖产品,这是可以重复销售的,只是我们的形式是独家的。顶真和唱片公司五五分账,所有合作方都可以通过后台实时查看销售量,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唱片行业和艺术家都能接受的。我们是在“用互联网做音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好的音乐给合适的人。

Q:“粉丝经济”“音乐IP”大热,顶真在选择音乐时也会有这一层考虑吗?

A:“粉丝经济”“音乐IP”说到底都与音乐无关。为什么会有这些概念?因为近两年音乐行业的确没有好作品了,所以只剩下了粉丝经济,似乎音乐好像只能从这些粉丝中能挣到钱。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有好作品,这个行业还是能挣钱的。就好比电影市场,为什么那么烂,其实是没有好电影。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电影人都不再认真生产作品了。所谓的“粉丝经济”,只有少部分娱乐明星可以带来,而大部分音乐人不能靠它。音乐还是应该回归音乐的本质

Q:“双APP”其实在用户使用习惯上有一定影响,你怎样看待这一影响呢?

A:谁也没有义务说商家一定要为用户提供方便。在商业中,商家不挣钱只为方便用户,这是没道理的,不能说用户要什么商家就要给什么。各个电视台播的节目并不一样,没有一个台什么节目都播,观众只看这一个台,只是电视换频道比较方便些,这跟换app有什么区别呢?大家都要“方便”,方便跟“享受”是有矛盾的,你要想享受就要付出。

Q:据一些数据显示,现在实体音乐,如黑胶唱片的销量渐长,在数字化背景下,实体音乐会有希望回转吗?

A:实体音乐至少现在看来没法逆转,这是个工业化的事实,音乐行业要研究的应该是“以现在的载体和终端做什么样的音乐产品”。流媒体不是音乐产品,播放器是产品,但音乐本身需要自己的产品形态。现在顶真解决的是“音乐要恢复其产品形态”,每一张数字实体唱片就是一个产品,而MP3只是个文件不是产品。

Q:有报道称,现在美国数字专辑下载市场正在急剧萎缩;也有位采访者说,流媒体市场大爆发,可能以后将全面取代下载购买模式。但付费下载其实是国内数字音乐正版化进程中最被看好的一种途径。

A:以前的付费下载确实没前途,因为MP3文件不是个产品,没有卖相。现在的付费下载和流媒体比较起来,都是一个工业化的节目列表,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不如流媒体方便,所以自然不如流媒体受欢迎。这是产品形态的问题,大家都以为简单地把音乐文件放在平台上就是产品了,没人去研究产品。音乐需要有好的呈现形式与载体,它的包装要与内容相符,才能让受众乐于付费。这也是我要做顶真的初衷。

我一直不看好流媒体。现在的流媒体平台都是天量的用户,但仍然巨额亏损,事实已经说明这是失败的,只是大家被它巨大的用户量所蒙蔽了。越来越多人使用流媒体,但不是人多就是好事。尤其流行音乐,我认为如果没有唱片或专辑作依托,它是没有生命力的。音乐圈的人自己没认识到这一点,只是随波逐流,所以这个行业的垮塌跟行业内自己人有关系

而为什么大家不做音乐了?因为音乐行业已经被互联网公司毁了,或者说大家跟着互联网公司以流媒体的方式去呈现音乐。流媒体的方式不可能出经典作品,“流”的东西,流走就流走,它是一种媒体的热效应。同时,现在大家也不是做唱片的形态,做唱片时候每个人都很认真,一张唱片十首歌,每一首歌怎么做,会想很多,大家愿意以很好的包装呈现给用户,下的功夫不一样。流媒体是个快餐文化,它是不长久的。

流行音乐,它是在唱片工业发达以后产生的,它产生那一天就是为了唱片而存在的,它的DNA里有唱片的基因,必须放在唱片或专辑这种载体里时才有生命力,在制作时也是出于这个目的,要生产一个产品。每一首歌都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零部件,而现在大家把这些零部件拆散了,为了想尽快获得收益、认可或知名度,这完全是背道而驰,今天这个局面就是因此造成的。音乐产业最重要的是“把合适的音乐卖给合适的人”。越是听众多的音乐越没人愿意付钱,这是规律。比如大众流行的口水歌,受众多,但它不是个产品,只能当做娱乐,娱乐是服务于人的,用户需要简单、快捷、便宜的娱乐方式,这些用户是不会付钱的,而文化其实需要对用户有引导。“真正的音乐产品就是有人愿意为它付钱”,一个真正的商业化平台应该针对各种品味的人找到合适的东西。

Q:在你看来,国内数字音乐还需要跨越哪些障碍呢?

A:最重要的是,做好音乐的人应该坚守——我不放免费音乐,我不做流媒体音乐。比如去年阿黛尔发行《25》这张专辑时,她自己就声明,不用任何流媒体形式,网上只做付费下载,最后她去年唱片销量第一。当然,这一是她自己名气大,二是她对自己也有信心。流媒体音乐的质量并不高,它是比较低端的,就是解决了一个听歌的需求,是个娱乐化的产品。而唱片,音乐本身是个艺术化、文化性、精神性的产品。所以,关键还是音乐圈的人自己能明白这点。

总结

音乐产业的发展需要上游的音乐人创作和线上活动、线下演出,乃至电商渠道的相互作用,整个数字音乐行业生态链仍有大量值得探索的地方。走多元化创新之路的中国数字音乐虽然备受瞩目,但如何让音乐回归其本质而不致偏离初心,这或许是发展的根本,不能遗忘的思考。好的音乐需要被聆听,新的音乐产品形态需要被创造,而我们唯有保持期待,然后打开耳朵,细细聆听。

关键词: 数字音乐 流行音乐 互联网公司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