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硬件 >

61万亿产业互联网如何重构数字基础设施?

2023-01-05 21:10:04    来源:21ic电子网

黄奇帆在中国金融科技云峰会上的演讲中谈到产业互联网时说道:“工信部明确的形成较完整产业链的61个行业,每一个规模都有1万多亿,61一个就是61万亿...如果61万亿一旦构成产业互联网,有2%至3%的利润(或效益)出来,就有1万多亿的效益,如果股票市场去评估是20倍的话,就是20万亿上市公司市值,这一块蓝海只是刚开始。”写下这个标题时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61万亿?这个产业规模不可以用烂俗的“蓝海”来形容,这是市场投机家的“新大陆”,这是信息技术从业者的星辰大海,这是人类产业升级的“火星计划”......也必将重构整个数字基础设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奇帆在中国金融科技云峰会上的演讲中谈到产业互联网时说道:“工信部明确的形成较完整产业链的61个行业,每一个规模都有1万多亿,61一个就是61万亿...如果61万亿一旦构成产业互联网,有2%至3%的利润(或效益)出来,就有1万多亿的效益,如果股票市场去评估是20倍的话,就是20万亿上市公司市值,这一块蓝海只是刚开始。”

用黄奇帆在瞭望上另一篇文章的原话来说就是:如果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目前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

全球来看,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5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来15年中预计可节约近3000亿美元,平均每年约200亿美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美元以上价值。

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圈喊“产业互联网”大概已经有几年,我总以为这是与“新零售”、“O2O(线上线下衔接)”等一样的互联网概念创新,与我们这些传统经济从业者几无关系,虽然国外也有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的说法,但显然只是工业自动化的升级版本,市场规模有限。

产业互联网覆盖61万亿规模产业链,还只是在中国市场,那以后从这里诞生几十上百个阿里、腾讯倒也不是没可能。当然,虽然企业见到效益以后投资决心比个人消费者的消费决定要强很多,但产业互联网落地过程,可能极为漫长,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改造需求也会非常大。

消费物联网容错率更高、适应性更强,对网络条件要求较低,所以在3、4G时代获得大发展,但3、4G技术在速度、带宽与可靠性等方面都难以满足产业物联网的运行要求。“这种情况下搞物联网,机器反应不过来,搞无人驾驶的汽车,汽车反应不过来,所以在3G、4G背景下,这些概念只是学校里的理论,无法在工业系统实施。”黄奇帆表示,5G赋予了产业互联网生命力。

似乎是在呼应这种说法,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在英特尔数据创新峰会上也表示:“现在随着‘新基建’的推进、5G的大发展,中国必定会成为互联网‘下半场’的领跑者,这是一个产业互联网狂飙突进的阶段。”

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王锐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有较大区别,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不能将消费互联网的成功经验套用在产业互联网上。具体来看,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存在如下特点:

成本远高于消费互联网

由于产业互联网的业务逻辑更加复杂、业务质量要求更高、工作组织成本更高,以及组织变革成本高,可以预期产业互联网成本将远高于消费互联网

规模效应低

由于个人消费者的趋同性,应用个性化被大大降低,大规模应用被迅速发展起来,消费互联网企业每一个领域中都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产业互联网应用个性化程度高,且由于企业追求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在同一个行业中,可能还要打造自己独特的信息平台和算法,这就更加难以享受到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

重资产限制

消费互联网是轻资产,产业互联网是重资产,因此消费互联网没有生产实体,流程和运营成本非常低,企业组织文化也以灵活创新为导向。而重资产确不同,其拥有严格的流程,其企业的稳定性和对生产流程的管理要求更加严格。

盈利模式不同

产业互联网的价值链更复杂、链条更长,消费互联网集中度较高,体现在盈利模式上,产业互联网是以为产业创造价值、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来盈利,消费互联网盈利通常先烧钱补贴再通过规模经济或增值业务来赚钱。

总而言之,产业市场的需求会比消费者市场更多样、更复杂,构建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数字化升级,产业生态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还要加工“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并进而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

这就对传统的数字基础设新要求,英特尔王锐表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变化主要有三点,即:

传统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化的新需求,很多企业需要从云到端实现基础设施的升级。

应用场景多元而复杂,要推动智能规模化应用,就需要根据需求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

生态还处于发展早期,只有生态高度协作才能带来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综合各方信息,探索科技(techsugar)首席分析师王树一认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基础设施将有如下特点:

计算平台的可扩展性与灵活性。在消费互联网早期,计算设备也很强调可扩展与可升级,但伴随单机成本下降,这一特点逐渐消失,产品日趋标准化,产品标准化的基础在于较高的更新换代率,但产业互联网都是企业投资,所以可以预期,即便市场成熟以后,产业互联网计算平台也仍然会强调可扩展性与灵活性——企业IT固定资本投入更新率总不会像个人更换手机的频率一样高,因此英特尔等厂商所投入的FPGA等可编程器件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会得到加强。

本地化存储与云端的平衡。消费互联网数据上云比例越来越高,但对产业互联网而言,大部分数据仍然不会存储在公有云,不过无论是构建私有云,还是将数据存放在本地,都会增加大量的存储需求,以及对数据交换带宽的需求。

网络连接的高实时性与低差错率。如前所述,消费互联网对延时、错传与网络攻击等风险行为的容忍度更高,而产业互联网对实时性、传输正确性与安全性要求都非常高,现有消费互联网的协议不适用产业互联网,而传统工业互连协议速度偏慢、带宽偏小,产业互联网的整个网络协议可能需要重构。

还有一点是工作负载平衡,正因为产业互联网需求多样复杂,难以推广大一统的架构,这就需要考虑不同平台、不同模块之间如何分配工作负载,这一点英特尔王锐已经讲得比较透彻,我们就引用她的言论来结尾。

王锐说:“技术创新融合正在重塑工作负载,而工作负载正是驱动业务变革的关键。当今,多样化的工作负载,需要我们和客户共同合作,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不同方案。软件和硬件需要共同发挥作用,硬件承载软件性能,软件释放硬件价值,软硬件结合的系统级优化更能体现客户价值。”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工作负载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