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穿戴 >

巨头定增 外行入局 各方频频扩建锂电项目

2021-12-16 11:41:34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就在锂电项目不断扩建之际,工信部开始引导企业合理扩张产能。《规范条件(2021)》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虽然作为规范条件,不具有强制执行性,但文件的发布,还是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管理部门出手规范锂电行业扩产潮的举动。

《规范条件(2021)》特别提出,要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申报企业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当年实际产能的50%。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实际产量情况来规划产能不失为一项有效的管控手段。如果此规定能真正落地实施,将起到非常有效的遏制企业盲目扩建低端产能的作用。“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及上游原材料行业的产能扩张太厉害了,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专家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提出,《规范条件(2021)》正是看到了当前动力电池及上游原材料行业盲目扩张产能存在的隐忧,才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而强调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动力电池的产品性能。

不仅引导企业减少单纯的产能扩建,工信部还将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进行公告管理,明确动力电池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要考虑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要求从生产源头开始严格管控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公告在动态管理机制下,明确了退出机制,强调企业一旦触及弄虚作假、两次产品抽查不合格、发生安全事故等红线,将得不到公告资质或被撤销公告资格。今后,锂电项目的管理将更规范,盲目扩建产能或将得不到审批,扩建潮或将得到制止。

市场需求还是虚假繁荣?正确认识动力电池供需现状

事实上,今年以来,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企业争相扩建锂电项目,原因在于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引起的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受疫情及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锂电成本上涨,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原材料采购压力,出现产能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动力电池的供应不足。“缺芯少电”成为今年我国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但事实上,与芯片的产能不足略有不同,锂电池的供应不足很大程度上并非真的产能不足,而是商业行为造成的虚假繁荣现象。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动力电池的产量和装车量分别为25.1GWh和15.4GWh,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装车量与产量之间的落差主要是几个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在各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厂商会倾向于提前生产,以应对持续上涨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整车厂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等压力,不愿提高动力电池采购价格,这影响了动力电池厂商的供货热情,装车量自然会有所降低。同时,来自新能源汽车之外的其他行业电池需求不断上涨,一部分电池会流向其他行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电池供应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并非是电池产能不足,而是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厂商持货待售,以尽可能减少亏损。反映到整车厂端,就出现了动力电池供应不足的现象。

综合目前已建成的产能和需求看,动力电池在产能上并没有明显不足,但优质产能也的确存在缺口,尤其是在原材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相关企业希望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抢占优质资源,扩建产能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今年产销量极有可能突破300万辆,步入快速发展期,这预示着对动力电池会有更旺盛的需求,资本看好这个行业是必然。但盲目的产能扩建并不见得有多大的市场竞争力,于动力电池和原材料企业而言,当前的关键还是提升技术水平,在前瞻技术和核心生产技术能力方面做好储备,才更具发展前景。“在钴等稀有金属储量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开发出更多新材料电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动力电池原材料供给不足的问题,比如钠离子电池,一旦技术成熟,可以大规模应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钴等稀有金属储量不足的问题。”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所言,在抢占有限的原材料资源的同时,企业更需要把目光放在前瞻技术研发上,从根本上解决原材料供给不足问题。(记者:王金玉 )

关键词: 锂电项目 巨头定增 外行入局 动力电池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